酶脂氧合酶如何在心脏病发作后驱动心力衰竭——心脏病发作后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50%的患者在五年内死亡
心脏病发作后的心力衰竭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的全球流行病。美国约有600万人,全世界有2300万人患有这种涉及心脏功能障碍的终末期疾病,临床医生称之为心脏重塑。尽管有医学进步,但由于未能解决炎症,2至17%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一年内死亡。超过50%的人在五年内死亡。
Ganesh Halade博士正在寻找延迟或逆转这种心力衰竭的方法,这种心力衰竭来自未解决的慢性炎症。来自脾的过度活化的白细胞冲入心肌以去除死组织并开始修复,但没有充分平静并且没有得到“退出”信号。
因此,了解控制免疫反应的代谢信号的细节 - 在受伤后的急性炎症和其后的解决方案 - 都很重要。哈拉德是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心血管疾病科医学部副教授,他正在努力发现哪些代谢特征是健康生理学的生物标志物,哪些代谢特征是心力衰竭病理学的生物标志物。
这可以允许制定预防计划和精确的,预后的和个性化的措施以延迟心力衰竭。
这项工作遵循他的2017年发现,敲除12/15脂氧合酶,或12 / 15LOX,一种与其他两种脂质修饰酶竞争的脂质修饰酶,导致心脏病发作后心力衰竭小鼠模型的存活率增加。
Halade及其同事在“线虫代谢:临床和实验”杂志上发表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详细介绍了深度脂质组学和代谢特征以及延迟心力衰竭进展的改良白细胞分析,并提高了12 / 15LOX缺陷小鼠的存活率。在心脏病发作56天后,12 / 15LOX缺陷小鼠中只有6%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中死亡,而正常12 / 15LOX的小鼠中有38%由于心力衰竭或破裂而死亡。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量化了心脏病发作后一天急性心力衰竭期间和心脏病发作后8周的慢性心力衰竭期间代谢组,脂质组和免疫谱的变化。
他们发现12 / 15LOX缺陷小鼠在心脏病发作后左心室心脏组织中生物合成了信号分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也称为EET或cypoxins),以促进心脏愈合。脂氧合酶缺陷型小鼠也具有减少量的糖尿病风险生物标志物2-氨基己二酸,并且在急性心力衰竭期间具有对己糖,氨基酸,生物胺,酰基肉碱,甘油磷脂和鞘脂的血浆代谢信号传导的深刻改变。这些变化伴随着心衰延迟和生存率的提高。
“未来的研究有必要确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脂质组和代谢组的分子网络,”Halade说,尽管他指出这需要先与其他动物模型合作。“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了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综合征中脂质组学和代谢信号之间LOX信号传导的新联系。”
Halade在该研究中的共同作者,“脂氧合酶驱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脂质组学和代谢重编程”,是UAB医学系心血管疾病科的Vasundhara Kain,Bochra Tourki和Jeevan Kumar Jadapalli。
支持来自国立卫生研究院拨款AT006704和HL132989,UAB Pittman学者奖和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奖学金POST31000008。